推进儿科医疗的在线诊疗
- えりか 山下
- Jul 11
- 3 min read

医疗管理研究所理事长 上 昌广
● 63%的在线诊疗用户是儿科患者。
在新冠疫情中,医疗将如何改变呢?我关注的是在线诊疗的普及,特别是儿科似乎很适合。
2023年1月,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生们在《家庭医学会刊》上报告说,对12-18岁患者的诊疗有43%是通过在线问诊完成的。
这种趋势在我所工作的Navitas诊所中也很明显。以川崎分院为例,
2020年使用在线诊疗的人中有63%是儿科患者。在线诊疗的普及
加速了儿科医疗的进步。3月16日,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医生们在《新
英格兰医学杂志(NEJM)》上发布的临床研究就是一个象征。他们报
告说,他们使用了“闭环控制系统”,改善了儿童1型糖尿病的血糖管
理。这项研究针对2-6岁的儿童,是在21年4月至22年1月的疫情
期间进行的。81%的儿童患者通过网络接受了“闭环控制系统”的操作
培训。而使改善血糖成为可能的原因,则源于疫情期间建立了在线诊疗
的社会基础设施。
自去年9月以来,NEJM已经第四次发表了关于“闭环控制系统”对1型糖尿病的相关论文。可以看出,编辑部正在关注因在线诊疗普及而产生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流程创新。
●诊疗和问诊作为数字数据的积累
在线诊疗的影响并不止于此。诊疗中的问诊和诊察记录被保存为数字数据,这是一座宝库。NEJM最近宣布将与微软公司合作,推出一个名为“NEJM AI”的在线媒体。
微软在2021年4月购买了使用AI进行语音识别等软件开发的Nuance Communications,该公司于今年3月21日发布了使用Chat-GPT的最新版本GPT-4的新版本。患者和医生的互动被自动保存并使用AI进行分析。其成果将以学术论文的形式,在NEJM AI上发布。我们也应该顺应这个趋势。
●车站内诊所补充了儿科医疗的不足
然而,儿科医疗不能仅依赖在线诊疗。在Navitas诊所,大多数使用儿科在线诊疗的患者几乎也同时施行了面对面的诊疗。
我国的问题是缺乏儿科诊所,特别在城市地区更为明显。使用"病院导航"查找在港区开业的儿科诊所,便会发现只有三个诊所专门从事儿科。在固定成本高的市中心地区,可能无法仅靠儿科来运营吧。
怎么办呢?我认为像Navitas诊所这样的站内便利诊所可以作为一个参考。它的特点存在于人们的生活路径上,因此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很方便。
在川崎分院的例子中,2019年也就是新冠疫情前,每天平均有374人接受诊疗,其中114人是儿科患者。儿科医生高桥谦造医生说,“有些人乘坐电车从附近的车站来接受诊疗。其中一些人在下班后带着从托儿所出来的孩子来。”大约10%的患者乘坐电车从10公里以外的地方来接受诊疗。
那些从远处来的人之所以这样选择,是因为“诊所营业到晚上9点”(家长说)。Navitas诊所之所以能够营业到很晚,是因为其便利性容易确保招聘兼职医生的维持。高桥医生本职工作是帝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,家在松户市,从川崎站到松户站大约50分钟就到达了。
●在车站设立诊所的医疗模式
Navitas诊所创业于2008年6月,当时是作为立川站“车站复兴”项目的一部分开业的。这个项目的主导者是鎌田由美子,她当时是JR东日本车站商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。
鎌田说,“想建一个对使用者提供方便的车站。为了做到这一点,设置可以为儿童和女性提供诊疗的诊所。”虽然没有详细的说明,但Navitas诊所得到了JR东日本公司的各方面的支持。
我认为应该推广普及这种模式。铁路公司和医疗机构都是公益机构。为了孩子们我们应该合作。以此定能为我国的育儿事业做出贡献。
原文来自Web医疗时报(2023年4月19日)的转载
Comments